2017年7月16日,武汉长江大桥下人头攒动。第43届武汉国际渡江节在38℃高温中火热开赛,来自全球的5300余名游泳爱好者劈波斩浪,用最硬核的方式向这座"江城"致敬。 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公开水域赛事,本届比赛首次设立"抢渡长江挑战赛"和"群众方队横渡"双赛道。来自德国的卫冕冠军克里斯蒂安在男子组较量中,以12分48秒的成绩完成1800米逆流赛程,比去年快了近1分钟。"长江的水流比莱茵河更复杂",这位机械工程师赛后喘着气说,"但武汉观众的热情让我忘了疲惫"。 汉阳门码头作为起点,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。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此横渡长江后,武汉便与渡江运动结下不解之缘。今年72岁的王建国老人第30次参赛,他指着江岸新建的观景平台说:"以前观众都挤在防汛墙上,现在有了专业设施,连外国选手家属都能实时追踪比赛。" 在群众方阵中,由30名听障人士组成的"无声战队"格外醒目。他们通过岸边手语指挥员的旗语完成编队,最终全部顺利抵达汉口江滩终点。组委会负责人李建军透露:"今年我们特别增设了残障人士保障组,配备水下声呐和专属救生艇。" 傍晚的颁奖仪式上,组委会别出心裁地用黄鹤楼造型的奖杯致敬城市地标。随着《长江之歌》响起,两岸灯光秀同步点亮,将这场跨越甲子的体育传统注入新的时代活力。江水为媒,运动为桥——记2017武汉渡江盛事
老渡口的新传奇
江水里的城市温度
"这不是简单的体育比赛,而是武汉人夏天必备的仪式感。"
——《长江日报》体育版主编周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