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我来说,印象中很深刻的是在安庆进行的2012年东西南北中总决赛。比赛安排在7月,安庆特别热,外面温度38度,场内没有空调。后来组委会为了降温运来大冰块放在场边,可里面还是非常热。正常人进馆10分钟衣服就湿了,对于我这样的胖子,几个球下来就已经大汗淋漓,感觉要虚脱,没几场球我就顶不住了。而陈昕硬是拼了下来,最后取得双冠。
打羽毛球有这样一个好处,那就是对手之间打着打着就打成了朋友,我和陈昕就是这样。从多年的老对手,到后来我邀请他和我们一起打比赛,后来的好几个比赛我们继续成为队友,包括威克多双雄会、华人杯等,而且只要我们一起打的团体赛都取得了冠军。
我们都戏称陈昕为"职业选手",因为他一周的生活大致是这样的:周末参加羽毛球比赛,包括本地和外地,打完比赛回上海,周一至周五调整和常规练球,到了周末继续参加比赛。一年中差不多百分之七八十的周末他都会参加比赛。我们都说,就算是林丹,也没有他的比赛强度大呀!
2015年威克多双雄会总决赛的决赛,第一场男双我们输掉了。陈昕打的是第二场混双,一上场他和搭档迟迟进不了状态,被对手打了个8比0。局间间歇时,我们队的教练、世界冠军赵剑华因为对他还不太熟悉,对他们说:打不赢他们也没事,尽量多拿几分就好了。接下来的比赛,陈昕和搭档憋足一口气,硬是大逆转赢下比赛,为最终夺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,也让世界冠军赵剑华对他刮目相看。
赛场上陈昕霸气十足,而私下里高大威猛的他其实是一个很低调和随性的人。另外透露一个小秘密:陈昕曾经是一家上市公司10大流通股东,也拥有几家公司,但生活简朴,从没给人一种大老板让人敬而远之的感觉。
用最简单的方式赢球
陈昕出生于体育世家,他本人也曾经是排球运动员,现在却在羽毛球圈里成绩斐然。而他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状态,源于他对羽毛球真心的热爱和对胜利不懈的追求。即使面对比他小一二十岁的对手,他也毫无畏惧。
当时,他从排球转到羽毛球的主要原因是:室内排球对技术的要求太高,很难组织对抗,羽毛球入门较容易,运动量较大,可以减肥。当然,我猜想估计他自己当时都没想到日后会成为业余羽坛一霸吧。
当然,冠军从来不是随便可以得来的。他刚开始学羽毛球时,为了快速提高水平,专门请了一个马来西亚20岁小朋友做搭档,在上海市和全国每年参加30多个比赛,几乎每个周末都在比赛,以赛代练,进步飞快。
陈昕最令人生畏的就是他的大力杀球!1米9几的个头,加上以前排球运动员出身的功底,只要被他攻击上手,就很难被他摆脱掉。他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每次大力扣杀时一定会伴随着一声大吼,对手往往就在他的狮吼功和绝命杀球的双重威力下溃败下来。
陈昕打球的风格和我们很多业余选手迥异。很多球员,特别是业余球员追求球风的潇洒、动作的优美,总想打出让人拍案叫绝的击球(包括我自己)。而陈昕却独树一帜,球风非常质朴,绝对不跟你来花里胡哨的东西。他更喜欢用最简洁的方式取胜,怎么能最快速得分,他就一定会怎么来,所以我们极少见到他去玩球,这种可怕而令人感到绝望的打球风格,造就了他常胜将军的江湖地位。
顺便说个关于玩球的往事。记得2014年威克多双雄会比赛,因为我方已赢定,我上场比赛时就非常随意,一直在玩球,结果让对手非常生气,认为我是对他们的不尊重,赛后拒绝和我握手。事后我也反思自己,很后悔当时场上那样的表现,借此机会向银川的对手表示真诚的道歉。
想方设法为全运
2017年,羽毛球加入全运会全民健身项目。当时,陈昕对自己也是信心十足,说一定要为他的家乡福建起码拿一块全运会金牌回来。
不过,他参加全运会真是历经坎坷。为了圆参加全运会的梦想,他早早就找好武汉的谢晓霞做搭档,并在东西南北中分站赛首站就拿了混双冠军,并同时取得了全运资格。想不到,国家体育总局4月下文件,双打选手不能跨省搭档。而陈昕是生活在上海的福建人,为了全运的梦想,他只能重新找搭档。但陈昕已经在上海生活了20多年,福建已经不熟了。经过多方介绍,才找到福州的刘捷,在东西南北中济南站获得冠军,最终再次获得参加全运会的资格。
这里我再透露一个小秘密:因为太重视全运会了,陈昕生怕有任何闪失,于是报了好几站东西南北中分站赛,生怕万一出现意外没能拿到冠军,多报几站就是为了确保拿到冠军并进军全运会!
不过,我想的却是另外一方面:特别是像我和他这样超高和超重的选手,随着年龄的增大,竞技状态必定会日益下滑。在赛场上,输赢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没有年轻时那么重要了。当然,赛场上没人愿意输球,只不过我现在输球没以前那么痛苦甚至落泪了,只会有短暂的伤心,然后很快就会恢复过来。所以,我想祝福他:保持健康的身体,在赛场上一直征战下去。因为他是中国业余羽坛独树一帜的个性选手,祝愿他能成为业余羽坛常青树。
《达人》- 召集令
《达人》都是杂志创刊以来一直保留的栏目,主要向大家分享介绍业余羽毛球人物故事。
分享激情,分享感动,分享对羽毛球的那一份执着和爱。在此,欢迎各位投稿分享身边达人的羽毛球故事。
投稿可以发送邮件至杂志邮箱(badminton123@sina.com),请注明“达人投稿”。
身边|我的羽协,我的球友
身边|何志:追求技术的“缺筋哥”
身边|姚俐竹:把职业变成了一生的爱好
身边|司鹏:宁夏羽坛无人不知的“司老师”
身边|于小民:兜兜转转,回归热爱
身边|羽毛球让我们彼此相聚
身边|柴飚助阵全国东西南北中庆阳大区赛
身边|人生什么都会有第一次,我也“躺冠”了
身边|江虹:女搭档心仪的羽坛绅士
身边|刘小光:围棋大师,爱起羽球来也痴迷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